冬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,近期气温降低,脑卒中发病率更是进一步上升,在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门诊患者中,脑卒中患者竟然占到15%。据该院针灸科主任张智龙介绍,脑卒中好发于冬季,近年来人群总发病率和致死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,而且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,必须加强重视和预防。
诱发因素面面观
脑卒中就是中医说的中风,以脑梗死、脑出血为最多见。中医学认为,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而产生风、火、痰、瘀,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;根据其发病时临床表现的不同,分为“中脏腑”和“中经络”。具体的发病因素与情志内伤、饮食劳倦、痰浊血瘀、正气亏虚等有关。当今社会工作紧张、精神压力大、运动少、酒肉过度、肥胖、动脉硬化、高血压、血液黏稠的人越来越多,而这些都属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。
脑卒中发生后,可出现偏瘫、半身麻木、语言障碍、口舌歪斜等症状,甚至会继发癫痫、血管性痴呆、抑郁症等,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,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。
突发头晕要警惕
一般来说,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,但从目前的门诊情况来看,中青年患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。张智龙提醒,如果突然出现头晕、剧烈头痛、视物不清、一过性黑蒙、半身麻木等症状,都应引起高度重视。虽然这些症状可很快恢复正常,但其可能为一过性脑缺血,是中风先兆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3~5年后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很高,可出现难以弥补的神经功能障碍,如偏瘫、失语等。因此,一旦出现先兆症状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,消除其隐患,以免延误病情,这是防止脑卒中的关键。
预防是关键
张智龙说,预防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是合理膳食、适量运动、心理平衡以及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。脑血管病的发病因素很多,年龄、性别、遗传因素等是不可改变的,而生活习惯等是能够改变的。
首先,需消除脑血管病发生的内在病理因素,如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心脏病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等疾病,要做到及时、恰当治疗,特别是高血压,不论有无不适症状,都应坚持长期规范治疗,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;其次,要避免脑血管病发生的外部诱发因素,如情绪激动、过度劳累、气候变化、烟酒刺激等;应保持乐观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,不可过度劳累,要适度锻炼;科学合理安排饮食,戒烟限酒,减少钠盐和脂肪摄入,适量补充蛋白质,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。
张智龙强调,应注意季节气候等客观环境对身体的影响。气温变化大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,希望中老年人和既往患有脑血管病者注意身体变化,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依据个人具体情况寻找和驱除危险因素。一旦出现头痛、头晕及面部、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,必须立即就诊。就诊越及时,治疗和愈后效果越理想。
链接
中医治脑卒中有优势
治疗脑卒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,双管齐下,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。
西医治疗脑卒中一般分别采取止血、抗凝、溶栓和脱水剂保护脑细胞、手术等方法;中医对脑卒中的治疗常采用多种剂型的中药以及针灸等,疗效显著,在预防和康复上更是优势明显。以往认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不宜针刺,但随着医学的发展,这种观点已经改变,20世纪80年代即有脑出血急性期用针刺哑门、风府等穴位的报道,疗效确切,过程安全。用针灸、中药治疗中风也要争取时间,以利于肢体、语言的康复。(陆静)